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
宿州市全力筑牢防汛抗旱堅實防線
市政府新聞辦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開展情況。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充分發揮防災減災救災議事協調機構核心作用,強化統籌協調職能,凝聚各地各部門合力,始終秉持“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責任擔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將防汛抗旱準備工作做在前面、落到實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應急能力,全面排查整治水旱災害風險隱患,全力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筑牢堅實防線。
壓實防汛責任,構建嚴密責任體系。全面強化黨政同責、齊抓共管機制,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包保責任網絡。明確7名市級、114名縣級、1123名鄉級領導干部及1506名村(社區)書記防汛分工,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對全市88個大中型涵閘、41處主要河道堤防、50座水庫的防汛行政與技術責任人信息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梳理摸排734處洪澇災害風險區域,逐個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高效開展轉移避險與管控工作。
優化指揮架構,提升應急響應效能。深入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整合設立工作,將防汛抗旱指揮部等專項指揮部日常職能納入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同時,堅持“平戰結合”原則,強化防汛抗旱指揮部在應急響應期間的指揮中樞作用。認真總結2024年臺風影響期間應對特大暴雨洪水以及梅雨期防汛工作經驗,制發《宿州市防汛抗旱聯合值守工作機制》,將氣象、水利、城管、應急管理等10個成員單位納入聯勤聯戰體系,實現聯合值守、實時會商、統一指揮高效協同。
健全預案體系,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持續完善市、縣、鄉三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體系。目前,已累計編制防汛抗旱專項預案126個、水庫防洪搶險應急預案45個、城市防汛防澇應急預案7個及老汪湖蓄滯洪區控制運用預案。強化底線思維和極限意識,總結特大洪水防御經驗,編制印發《宿州市新汴河洪水調度方案》《宿州市新汴河防御洪水方案》,為保障骨干防洪工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深入排查整治,筑牢安全度汛屏障。組織各地、各行業全方位開展汛前檢查,重點聚焦山水威脅區、洪澇災害風險區、低洼易澇點等風險區域,以及河道堤防、水閘、水庫等水利工程設施。 針對排查出的城市排澇、水利工程等領域10處度汛隱患,明確整改責任、措施和時限,實行臺賬管理、逐一銷號,目前所有隱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建強應急隊伍,鍛造專業救援力量。加強防汛應急隊伍建設,在全市范圍內組建防汛搶險和社會救援隊伍151支,總人數達7538人。其中,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及各縣依托本地企事業單位和行業資源,組建專業防汛搶險隊伍39支1349人;基層鄉鎮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112支6189人。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防汛抗旱業務培訓,截至5月底,累計組織培訓活動425場次,培訓人員11636人次,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應急處置能力。
強化物資保障,夯實防災救災基礎。著力構建實物儲備、產能儲備和協議儲備相結合的應急物資裝備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國債資金和財政資金,加大防汛物資裝備投入力度。截至5月底,市縣應急管理、水利、城管等部門累計儲備各類搶險物料、機具及救生器材包括袋類38萬條、樁木785立方米、橡皮艇和沖鋒舟163艘、救生衣6762件、發電機153臺套、水泵1022臺等,物資總價值5759萬元,較去年汛期增加2231萬元。同時,梳理統計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大型防汛裝備1205臺,并與兩家石料生產企業簽訂防汛物資儲備協議,儲備塊石6萬噸、石子6萬噸??茖W分配130萬千瓦時農業排灌抗災用電指標,切實減輕基層防災減災和農業排灌負擔。
深化演練宣傳,凝聚全民防汛合力。堅持實戰導向,各地、各部門圍繞典型災害案例和極端天氣風險,組織開展防汛實戰演練與桌面推演175次,參與人數達5243人次,有效檢驗和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聯合開展防災減災“七進”活動,深入農村、學校、社區、企業等場所,廣泛宣傳防災避險知識。充分利用政務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和防汛科普知識,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群防群治的良好防汛氛圍。
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聯合氣象、城管、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密切監測雨情、水情、旱情和臺風等變化趨勢,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做到防汛和抗旱兩手抓,嚴防旱澇急轉、旱澇并發,加強會商研判與決策調度,做好預報預警、工程調度和應急準備,適時啟動應急響應,以臨戰狀態應對可能出現的暴雨、洪澇災害,最大限度化解災害風險、降低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 付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