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大店鎮三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鑫:
“三鏈”融合富三里
“過去總聽人說‘農村發展缺思路、產業壯大少門路’,但去年到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李口鎮農李村跟班學習一個月,讓我深刻體會到‘他山之石’的力量?!比涨?,埇橋區大店鎮三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鑫對記者說。作為“頭雁跟飛促振興”專項行動的首批學員之一,彭鑫赴外進行為期1個月的沉浸式跟班學習,將“他山”經驗深度融合“本土”稟賦,轉化為三里村產業升級的“金鑰匙”。2024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20萬元,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埇橋區大店鎮三里村鄉村振興工廠。記者 蔣幫煜 攝
書記跟學“抓機遇”
穩定果蔬“產業鏈”
初到農李村跟班學習,彭鑫迅速完成從“外來客”到“村里人”的角色轉變,主動與村黨總支書記結成幫學對子。晨光熹微中,他跟著書記穿梭在縱橫阡陌間,腳踏沾滿露水的田埂,俯身查看葡萄架下錯落生長的有機蔬菜,水珠沾濕了褲腳也渾然不知;走進精品梨分揀車間,他手持記錄本,仔細標注傳送帶運轉的節奏、分揀包裝的標準化流程。夜幕降臨時,村委會檔案室里燈火通明,他逐頁翻閱“莓好時光”項目落地的談判紀要、“水果部落”五年規劃的藍圖手稿,在資金流水賬里探尋資源整合的“密碼”。
半個月的沉浸式學習,彭鑫如同拆解精密儀器般,摸清了農李村“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運作精髓。他在對比中敏銳地發現,三里村雖坐擁蔬菜種植的傳統優勢,卻因散戶單打獨斗、缺乏深加工鏈條,始終難以突破產業瓶頸。望著農李村現代化的冷鏈倉庫,他心中萌生了一個大膽設想:能否為三里村打造專屬的“蔬菜部落”,讓田間的新鮮蔬菜變身暢銷農產品?
說干就干。跟班學習結束后,彭鑫立即在三里村掀起一場“產業變革”。他召集村“兩委”成員,在會議室展開激烈討論,又連續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傾聽他們對產業發展的期待與顧慮,最終共同制定出三里村產業規劃。鎖定了蔬菜深加工項目以后,他帶領村“兩委”整合村內5家家庭農場資源,拿著規劃書挨家挨戶動員,用數據和案例打消農戶疑慮,動員35戶農戶簽訂了500余畝特色蔬菜種植協議,擴大了黑塔菜、毛豆等高附加值蔬菜種植規模。
為保障村民收益,村集體還創新推出“保底收購+效益分紅”模式,明確年畝均收益不低于3000元。如今的三里村,連片的黑塔菜、毛豆在陽光下舒展枝葉,昔日零散的菜園正蛻變為標準化種植基地。從土地到車間,從產品到市場,一條規范化的蔬菜“供應鏈”悄然形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村企合作“抓發展”
提升經濟“價值鏈”
走進三里村鄉村振興工廠,機械的轟鳴奏響了豐收的樂章。青嫩的毛豆在傳送帶上上下跳躍;細密的高壓水流如銀簾傾瀉,瞬間沖凈掉豆莢縫隙的泥土;隨著破殼機的擠壓,豆粒從外殼中輕柔剝離;去雜區的篩選設備有規律地震動,自動分揀出不合格的豆子與殘留豆殼。洗凈后的毛豆經傳送帶運送至包裝區,工人們嚴格按照標準流程完成稱重、分裝與密封。最終,包裝好的毛豆被送入低溫冷庫儲存,等待發往市場。
望著眼前高效運轉的生產線,彭鑫的思緒不禁飄回了當初那段艱難的探索時光。彼時,鄉村產業發展面臨重重困境,他深知,要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化產業的蛻變,絕非一蹴而就。而正是這段充滿挑戰與突破的歷程,成為三里村產業振興的關鍵轉折。
跟班學習回來后,彭鑫很快意識到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并非易事,基礎產業、廠房、冷庫和運營人才缺一不可。于是,他一邊向“莓好時光”項目負責人“取經”,一邊赴滬蘇浙一帶開展“雙招雙引”活動。經過不懈努力以及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三里村成功招引到“95后”大學生吳珂相回鄉創辦宿州市飛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與村集體達成了蔬菜精深加工項目合作協議。為確保項目盡快運營投產,村集體決定“再送一程”,將500平方米的倉庫升級為現代化加工車間,并建成集蔬菜分揀、包裝、冷藏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振興工廠。
企業入駐后,三里村借助企業良種培育和種植等技術優勢,大力推廣“訂單農業”,帶動50余家合作社及農戶種植了近8000畝蔬菜。同時,村集體免費開辦“農業技術培訓大課堂”,組織村內“留守勞動力”開展蔬菜清洗、分揀、包裝等全流程技能培訓,帶動500余名村民就業,人均月增收3000元?!耙郧拔覀兎N的蔬菜大多直接賣給批發商,價格不穩定,收益也有限?!贝迕裢跆蒙f,“現在有了這個加工廠,我們的蔬菜可以加工成各種成品,銷往更遠的地方,收入也更有保障了?!?/p>
上下聯動“抓配套”
延伸致富“產業鏈”
“冷庫變‘金庫’,車間成‘課堂’,三里村的產業振興路越走越寬?!比缃竦呐眦涡判臐M滿。當下,三里村正乘勢而上,升級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規劃,吸引閔亞東農事發展服務中心、三里紅種植合作社等多家本地企業加入,打造了擁有20余臺農業機械、20余棟良種繁育大棚、萬畝蔬菜種植基地的配套集群。
為進一步拓寬產業發展道路,彭鑫主動聯系在外“鄉賢”拉贊助、拓渠道,成功打通與紹興綠容食品有限公司等國企間的產品供銷鏈條,利用國企影響力,大力發展農村冷鏈物流,構建起“基地種植-冷鏈配送-精深加工-多元銷售”的全鏈條配套體系,為三里村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同時,三里村又超前謀劃鄉村振興工廠二期項目,計劃配套建設加工車間4000平方米、速凍冷鮮庫500平方米,引入預制菜生產線,打造線上銷售平臺,持續延伸產業鏈條。產業的快速發展,讓三里村有了名氣、硬了底氣。2024年,三里村又爭取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EPC),全方位提升了硬件配套設施和鄉村文化建設軟實力,村黨組織凝聚力進一步提升。
從曾經的產業荒蕪之地,到如今產業融合的美麗鄉村;從單純依靠傳統務農的單一模式,邁向多元增收的活力格局,三里村的華麗蛻變,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下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正以產業為筆、以創新為墨,奮力描繪強村富民的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