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河街道:“一崗通辦”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現在辦事真方便,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再也不用到處跑腿折騰了!”日前,在埇橋區沱河街道宿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0歲的張大爺滿臉笑容地說。張大爺剛剛通過“一崗通辦”窗口,一次性辦妥了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和改制破產企業退休職工計生一次性獎勵兩項業務。在過去,這類業務需要跑多個窗口、花費大半天時間,現在不到半小時就全部辦結。這一變化,正是沱河街道創新推行“一崗通辦”服務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生動寫照。
去年以來,沱河街道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以“一崗通辦”為切入點,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強化基層導向、服務流程再造、服務空間優化、一崗業務通辦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有效破解傳統社區服務模式困境,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高效化,顯著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梳理服務事項,提升人員素質。沱河街道全面梳理社區辦理事項清單,制定“一崗通辦”工作流程圖。從原業務辦理人員中精心挑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業務骨干,作為“一崗通辦”工作人員,對照流程圖,深入學習業務知識、服務流程和窗口規范等。定期組織業務交流、知識學習和能力測試,及時查缺補漏。同時,通過“老帶新”“熟帶生”的方式,逐步擴大“一崗通辦”工作人員范圍,最終實現社區全體工作人員都能熟練辦理基礎業務的目標。
整合崗位設置,優化服務流程。每個社區設置2-3個“一崗通辦”崗位,服務窗口采用“面對面”式設計,張貼輪班表、辦理事項清單和工作流程圖,設置群眾留言簿,方便居民隨時了解和反饋問題。推行“一崗綜合受理、統一窗口辦結、后臺分類統籌”的工作模式,事項辦理采取首問負責制。居民群眾前來辦事、求助、咨詢時,在崗工作人員作為首問責任人進行受理,一次性告知群眾辦理業務所需資料、辦理程序、完成時限等,在業務辦結前均承擔該項業務責任;對于不在社區受理范圍內的事項,及時向群眾解釋說明,并協助其對接相關單位部門。業務辦理完畢后,由在崗人員負責歸檔,具體業務人員審核。通過這一模式,解放了社區工作者至少60%的時間,使其能夠更多地投入到網格走訪和問題處理中,社區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做實網格服務,解決群眾難題。除當日“一崗通辦”值班人員外,其他社區工作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網格服務管理中,主動進小區、進樓道、進家庭、進商戶,常態化開展信息排查登記,重點摸清網格內特殊群體的底數和基本情況,以家庭為單位建立信息臺賬。發現復雜物管問題及時反饋至網格黨支部,由黨支部召集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協商解決,難以解決的則上報至社區、街道協調處理。定期梳理問題辦理情況并向群眾反饋,接受監督,實現矛盾“網”中辦、疑難“格”中解。依托“周三匯智廳”“群眾說事點”“沱水映心·9久同行”等平臺載體,廣泛征求居民群眾意見,組織開展回饋社會、志愿服務等活動。在此基礎上,街道通過網格化信息摸排,發現轄區內工業遺存資源豐富,經過多方論證后提出建設歷史文化遺存街區的發展思路,成功打造“1956文創園”。該項目榮獲全省文化旅游十佳謀劃項目,并寫入2025年市、區政府工作報告。
強化工作落實,確保取得實效。街道黨工委每周安排網格辦、紀工委工作人員抽查居民信息,督查社區工作者入網格情況及走訪信息的真實性,對信息不精準、虛假走訪的情況在街道工作例會上通報批評。街道班子成員在參加社區例會時,詢問并現場查看社區工作者入網格情況和工作日志,對消極懈怠、未按規定下沉網格的人員進行通報并督促改正。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在社區調研時,將“一崗通辦”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重點內容,問情況、查問題、商對策、打補丁、優流程,持續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此項工作落實落細,確保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