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實施辦法
省委農辦 省農業農村廳 省生態環境廳 省住建廳 省財政廳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系列會議精神,省委農辦制定的《安徽省2019年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皖農工辦〔2019〕8號)對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工作做了部署,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的函》(皖農工辦函〔2019〕4號)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任務分工?,F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9〕14號),制定本辦法。
一、目標任務
完成自然村70萬戶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改造,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0%左右;確保完成200個以上鄉鎮政府駐地及1200個左右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8%以上,完成20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二、實施內容
1.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自然戶改廁工作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以人為本,尊重群眾意愿,統籌考慮各地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強化縣委、縣政府主體責任,做好方案制定、項目落實、資金籌措、推進實施、運行管護等工作。(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各市、縣人民政府為直接責任主體)
2.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制定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完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科學確定污水治理方式和技術。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廁工作。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各市、縣人民政府為直接責任主體)
3.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市場化收儲運清覆蓋率,建立日常保潔管護機制,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質量和水平。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完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科學布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設施,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各市、縣人民政府為直接責任主體)
三、資金籌集
對自然村常駐農戶衛生廁所實施改造的市縣進行獎補。獎補資金按照《安徽省農村改廁工程實施辦法》及《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安徽省自然村改廁省級獎補資金標準和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17〕1204號)等相關規定,獎補到市縣,由市縣統籌用于自然村常駐農戶衛生廁所改造。獎補按照先建后補、分類分檔、以獎代補以及早干早補、多干多補原則執行。獎補標準:32個國家及省扶貧開發重點縣(區)400元/戶、皖北三市九縣及大別山片區非貧困縣(區)200元/戶,其他地區100元/戶。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的省級獎補資金,由各地在美麗鄉村建設獎補資金中統籌安排使用,其余由市縣承擔。
四、管理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將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強化監督實施,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黨委農村工作機構牽頭抓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城鄉住房建設、衛生健康等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快建立“管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農村改廁“建起來、用起來、管起來”。 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進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監督考核機制。完善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政府為管理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以及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服務主體的“四位一體”農村生活污水運維體系;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監督管理,建立健全例行排污監測制度;完善市場準入機制,提升第三方運維服務機構的運維水平;建立基層維護管理隊伍,定期報告運行維護情況。
3.強化改廁質量管理。農村改廁要嚴格執行《農村戶廁建設規范》和《農村戶廁衛生規范》。一是嚴控改廁材料質量。施工建設磚混結構貯糞池時要堅決防止出現滲漏,采用一體化廁所產品時要注重材料強度和密閉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農村改廁選擇的材料設備必須是經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測合格的產品。對集中采購的廁具產品和生產企業,及時公開相關名錄和采購信息,便于社會監督。鼓勵采用凈化槽工藝進行廁所污水治理。二是加強改廁施工管理。建立健全農村改廁質量管理制度,要對農村改廁施工隊伍資質、能力進行考察,要做到包廁具產品質量、包退換賠償、包施工質量、包指導使用、包維修服務等。要強化農民投工投勞或承包建設改廁工程的質量監督和指導。三是嚴格改廁驗收程序。改廁施工結束后,由縣級組織有關部門、鄉鎮人員逐戶驗收。驗收結束后需填寫農村改廁竣工驗收表,并由驗收人員聯合簽字確認。各市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查。
4.強化垃圾整治管理。村莊應配置能夠滿足生活垃圾收集的設施設備;鄉鎮應配有滿足生活垃圾轉運需要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轉運車輛;縣(市、區)具有滿足農村生活垃圾及時無害化處理的設施。全域無生活垃圾亂倒亂堆亂放亂填亂埋等現象。生活垃圾不得就地點火焚燒和小焚燒爐簡易焚燒。五是規范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的縣(市、區),要遵照《安徽省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技術指引(試行)》,科學制定整治技術方案,明確治理措施,建立工作臺賬,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務。已完成整治任務的縣(市、區),應對整治后的場所進行規范管理。
5.強化污水治理管理。堅持“符合規律不折騰、統籌推進不重復、長效使用不浪費”原則,實行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治理,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標準化水平??h級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鄉鎮、村具體負責人和施工人員,進行技術規范、施工技術培訓;建立質量安全巡查制度、竣工驗收制度,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工程質量。
6.強化信息系統管理。要把農村改廁農戶檔案信息系統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及時準確將每一戶改廁農戶的家庭情況、改造進展情況錄入信息系統。加強農戶改廁信息系統的動態維護和管理,鄉鎮有關部門對信息錄入的準確性負責,按改廁工程實施時間節點,適時上傳改造前、改造后照片??h級主管部門加強信息錄入的審核管理,市級主管部門定期組織抽驗核對,及時掌握工作進展,確保信息完整準確。強化農村污水治理檔案管理。包括入戶調查、工程設計、施工、監理、運行維護等工作的全過程。 檔案載體包括紙質文檔、 電子文檔、 盤片、 數字音視圖片等。相關檔案資料要專人統一保管,鄉、鎮負責本區域內的原始檔案統一保存,并復印檔案分別送交相關治污機構備案。質保期內,建設方應做好治污設施運行的維護記錄和檔案管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治污設施的清淘、維護、保養和管理記錄工作,并納入村級檔案管理范圍。
7.嚴格資金使用管理。按照項目績效管理,采取自評和第三方評估相結合。自然村改廁實行縣級驗收、市級核查、省級終審機制。各地根據建立的農村改廁檔案,將改廁信息及時準確地錄入全省農村改廁信息系統,并嚴格執行月報制度。各市縣行業主管部門對本地區改廁戶數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財政部門加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
8.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改廁、垃圾處理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關政策,強化社會監督,開展滿意度調查,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和改進工作的標準。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尊重群眾選擇,不急于求成,不增加農民的額外負擔。通過公布舉報電話、進行驗收認定公示等方式,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和監督的積極性,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經驗做法,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