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宿州 > 城市名片

(省級非遺項目)蕭縣剪紙

文章來源:宿州市文旅局瀏覽量:發表時間:2022-05-13 11:08 責任編輯:宿州市大數據中心

蕭縣剪紙作為蕭縣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高手如林,風格獨具。漢代屬沛郡(國),王侯云集;貴婦人所飾之花,是為剪紙先聲,至唐代,樹皮紙傳入民間;多種民間藝術的滲透催生、社會習俗的變革、婦人首飾及婚喪嫁娶需求、居室點綴與拜佛祝福器物等的呼喚,使人們感到用紙張所剪飾物比用金箔銀箔、素絹采帛既價廉又方便;于是,剪紙在民間很快流傳開來。 蕭縣剪紙,經宋、元、至明、清,又深受當地“中國畫?水墨寫意”的影響,已日臻成熟。尤其是鄉土畫家們的“既注重線條的質感與均衡,又苦心經營色調的淳厚及協調”之長,使蕭縣剪紙,十分講究線面結合,并把點色、染色、填色等傳統技藝推向爐火純青的水平。至清末民初,無論是剪紙的題材,還是技巧,與其它地區的剪紙相比,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和鮮明的特色。 1949年后,特別是“文化革命”結束以來,蕭縣民間剪紙曾有過恢復和較大的發展,涌現出一批有文化的剪紙藝人,他們的作品也曾多次舉辦過展覽和對外交流。    近幾年來,由于諸多原因,縣內剪紙日趨衰萎。唯在邊遠閉塞農村的婦女中,以老傳幼、母傳女、鄰里互學的形式和口傳心授方式下來。剪紙老藝人相繼過世,新傳承人青黃不接,阻障了蕭縣剪紙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形勢緊迫,急需保護。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