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文字解讀)
1.“3111”工程(P2):即通過三年時間,各縣區、各園區打造1個在全省知名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首位工業產業,新增產值超100億元,實現工業稅收超10億元,其中首位工業產業稅收超5億元。 (市經信委)
2.“三重一創”(P2):即統籌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市發改委)
3.“1245”(P2):即圍繞10大產業,每年實施200項重點技改項目,全市技改投資完成400億元以上,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以上。 (市經信委)
4.“三品一標”(P3):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市農委)
5.“一中心、兩新區”(P3):“一中心”是指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兩新區”是指汴北新區、城東新區。 (市住建委)
6.“五館一院一中心”(P3):“五館”是指科技館、檔案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體育館、規劃展覽館?!耙辉骸笔侵甘辛⑨t院新區?!耙恢行摹笔侵刚辗罩行?。 (市住建委)
7.“兩治三改”(P3):即治理違法建設、違法用地和改造棚戶區、城中村、老舊小區。 (市住建委)
8.“180”補充醫療保障政策(P4):即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補償后,剩余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 (市衛計委)
9.“411”計劃(P7):即利用4年時間,投入100億元,建設10類項目,主要包括市立醫院新區項目、市中醫院新區項目、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項目、中煤礦建總醫院項目、縣級人民醫院項目、縣級中醫院項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項目、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社會辦醫項目。
(市衛計委)
10.“四型”醫院(P7):即在公立醫院中開展“創新型、活力型、平安型、滿意型”創建活動,加強醫院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 (市衛計委)
11.人才隊伍“三大計劃”(P7):即實施“名醫培養”“天使成長”“??苿搩灐毙l生人才隊伍建設,每年投入500萬元,培養優秀醫療衛生人才,強化臨床重點??平ㄔO,形成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長效激勵機制。 (市衛計委)
12.“三集中、三到位”(P9):即將市直部門的行政審批服務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承擔審批服務職能的科室向市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向電子政務平臺集中,做到審批服務類事項進駐中心到位、授權到位、監察到位。 (市政務服務中心)
13.“勸耕貸”(P9):即發源于我市埇橋區并在全國推廣的由“政、銀、擔”合作構建“資源聯合開發、信貸集合加工、風險共同管理、責任比例分擔”的農業信貸擔保新模式。
(埇橋區政府辦)
14.新鄉賢治理模式(P10):即我市在鄉村選用一批熱心公共事務、得到群眾公認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現代鄉賢,發揮他們人熟、地熟優勢,義務為群眾服務,在鄉村矛盾調解、民情聯絡、文明宣傳、干部監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模式。
(市委改革辦)
15.“3個10”目標(P19):即各縣區、各園區每年新竣工投產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 (市經信委)
16.“1525”行動(P19):即圍繞10大產業,以高端、智能、綠色、精品、服務型5大制造為主攻方向,每年推進200項重點技改項目,力爭5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
(市經信委)
17.“五個一批”工程(P20):即建設一批國內較高水準的旅游精品景區,打造一批區域影響力較強的旅游精品線路,開發一批符合政策導向的旅游新業態產品,發展一批市場需求度較高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領軍企業。
(市文廣新局)
18.“555”工程(P22):即縣城5項工程:規劃實施一批市級及以上特色小鎮、提升一批園林綠化工程、完善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批民生項目周邊道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完成棚戶區改造總任務的80%??h城5項任務:完成PPP融資5億元、征遷整理凈地1000畝、完成補充耕地指標3200畝、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省下達任務、完成縣級農村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鎮村5項工作:創建1家省級優秀旅游鄉鎮、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宣傳貫徹宿州市農村垃圾治理條例,實現農村垃圾常態化處理;創建1個以上年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示范村”;消除上年基數20%以上年經營性收益2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完成轄區50%以上縣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管網、處理設施建設和非衛生廁所改造。 (市住建委)
19.“1234”戰略(P22):即創新“一個經營體系”,用好“兩項國家試點”,打好“三大攻堅戰”,強化“四條支撐保障”?!耙粋€經營體系”是指以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農業企業為龍頭組建的農業產業聯合體;“兩項國家試點”是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三大攻堅戰”是指農業產業化攻堅戰、秸稈綜合利用攻堅戰和鄉村休閑旅游攻堅戰;“四條支撐保障”是指政策、金融、服務、隊伍四個方面的保障。
(市農委)
20.“三變”改革(P23):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通過開展“三變”改革試點,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改革發展培育示范樣板。 (市農委)
21.“三權”分置(P23):即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并行,緊緊圍繞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系這一改革主線,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充分發揮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 (市農委)
22.“四帶一自”(P24):即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
(市扶貧局)
23.“兩河一廊”(P26):即新汴河生態經濟帶、黃河故道果林田園生態綠帶、符離大道生態文化廊道。 (市發改委)
24.“破、立、降”(P26):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即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市發改委)
25.“三供一業”(P26):即將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及物業管理分離移交,推進公共服務專業化運營。 (市發改委)
26.“1+5”政策文件(P27):即2017年新出臺的招商引資系列文件,包括《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宿州市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宿州市委托招商獎勵暫行辦法》《2017年關于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招商引資一線掛職鍛煉的實施方案》《市四大班子領導外出招商周度》《招商周工作制度》,共計6個文件。 (市招商局)
27.“雪亮工程”(P28):即以“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為總目標,推動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工程建設,開展視頻圖像信息在治安防控、城鄉社會治理、智能交通、服務民生、生態建設與保護等領域的應用。 (市公安局)
28.“四送一服”雙千工程(P31):即組織千名機關干部,深入千家企業,送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服務實體經濟。 (市經信委)
29.“四最”(P31):即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 (市經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