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宿州市大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 瀏覽量:

訪談直播

小結分析:本期訪談現場提問總數0條,現場已答復數0條,網友參與數0位)
今后,宿州準備這么干!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
時間:2019-03-12

訪談主題:區域經濟發展,從不缺乏彎道超車的例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高質量發展仍是我國經濟的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長楊軍在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表示,地處中部的宿州,正全力打造新經濟,為區域發展增添新動能。

文字實錄

  •        區域經濟發展,從不缺乏彎道超車的例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高質量發展仍是我國經濟的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長楊軍在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表示,地處中部的宿州,正全力打造新經濟,為區域發展增添新動能。

    央廣網:宿州發展新經濟的優勢在哪?

    楊軍:宿州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背靠黃淮海腹地廣大的中部地區,周圍都是人口大省,又毗鄰長三角,往北就是京津冀。

    宿州的交通區位優勢也十分明顯,高鐵四通八達,可以在7到8個小時之內抵達中東部大部分城市,我們的半徑覆蓋幾億人口。

    人口、區位、交通是宿州的優勢,但要想激活廣闊的中部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抓手。

    央廣網:您覺得宿州的抓手是什么?

    楊軍:我們要對經濟社會發展,對老百姓的消費趨勢,有一個清醒的判斷。

    新經濟的一個特點是,數字經濟的消費越來越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如果按照數據來計算的話,完全可以說是幾何式增長。

    央廣網:數字經濟消費的爆發式增長,讓宿州看到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楊軍:是。中國人口基數大,14億人的數字經濟的需求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肯定大有可為。

    央廣網:在這里面,宿州處在什么樣的定位?

    楊軍:我們的定位要清晰,我們不是要做超前的研發中心,我們主要做跟蹤。我們要瞄準數字經濟的新需求,在這個方向上發力,比如說我們發展的云計算大數據。

    2013年,宿州云計算產業起步。此后,宿州探索出“基礎云、平臺云、應用云”的“三朵云”發展模式,實現云計算、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如今,“中國云都”已經成為宿州的一張名片。這里有華東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這里也是繼北京、上海、合肥、濟南之后的全國第5家量子通信節點城市。2018 年,宿州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實現全口徑產值162 億元、增長26%,稅收4 億元、增長47%。

    央廣網:宿州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思考是什么?

    楊軍:首先是對中部地區資源稟賦的再認識。我們過去會認為,中部的最大優勢是土地成本優勢,但新經濟的快速發展,正促使我們重新認識腳下的土地:我們的最大優勢其實是在地上。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云計算大數據有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產業前景,但現在的產業結構里邊,傳統產業制造業比較多,還要繼續加大創新。

    央廣網:2019年,離不開一個關鍵詞——5G。在5G即將大規模應用之際,宿州有著自己怎樣的考量?

    楊軍:5G以后,互聯網、人工智能會把萬物互聯時代很快的拉近,萬物互聯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大量的傳感器,現在有個行業叫微機電系統,微機電系統將來會有一個大的需求量。

    央廣網:您估計這個市場的需求量怎樣?

    楊軍:現在它占的份額不大,但是5G時代后會爆發式的增長。日常生活中,你從早上睜眼到晚上睡覺,包括睡覺的過程中,一天你要接觸到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和芯片。我想,國內頂尖企業,可以把加工制造、封裝測試、產業化放到我們那里。

    央廣網:為什么這些企業會選擇宿州?

    楊軍:電路設計和高端的研發,這些應該由北上廣這些城市來干,但制造可以由宿州來干,宿州離上海不遠,離北京也不遠,我們的高新區里邊又有云計算大數據的產業基礎。

    其實,我們不光有產業基礎、區位優勢,我們還有強大的服務支撐體系。

    我們宿州有一批政府的工作人員,非常懂云計算大數據,非常懂現代的半導體產業,來了以后企業只需要生產,其他的由政府來提供服務。

    央廣網:為什么新經濟能夠成為激活中部的重要力量?

    楊軍:現在農民兄弟消費也刷手機,過去你能想象嗎?現在不是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了?現在我們街上賣雜貨的都用二維碼了,對不對?推著手推車的小攤小販全用二維碼,賣青菜都用二維碼了,沒人帶錢了,這就是數字經濟。

    央廣網:這是不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楊軍:我們要緊跟市場需求。我們現在的高新區里邊有各種數字經濟的版塊,至于哪一塊能夠真正做大,應該由市場來檢驗,由市場來試錯。政府要干的,就是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

網友留言

    0
    2
    圖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