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張世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科科員武肖函
參會媒體: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
發布時間:2024年3月20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發布摘要:解讀介紹《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相關情況
發布會視頻
發布會詳情
會場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宿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張世杰,宿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科科員武肖函,向各位解讀介紹《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首先,請宿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張世杰發布有關情況。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張世杰
張世杰: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在此,我謹代表宿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通報《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工作背景、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
一、編制背景
國土空間規劃是城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總書記強調,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2019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二、編制歷程
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 2020年12月,我市高標準高要求面向全國招標,組建了以上海同濟規劃院牽頭、本地規劃院配合的高質量編制團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作出指示要求,市政府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市直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市、縣區上下聯動,最終形成了“1個總體規劃、14個專題研究、1個數據庫”的規劃成果。其中,國土空間規劃核心內容“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已于2022年9月28日率先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啟用。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做好細化和銜接,進一步推進規劃成果做深走實。同時,強化公眾參與,經多輪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規劃成果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論證,《規劃》先后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委員會、市政府常務會、市人大常委會等會議研究審議,于2023年5月呈報省政府,12月24日通過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2024年3月2日獲得省政府正式批復。
三、主要內容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構建國土空間新格局,統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助推宿州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
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重大理念,以及國家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原城市群”等涉及我市的重大戰略,已在《規劃》生態、農業、區域協同等方面重點保障落實。
一是明確規劃目標。規劃到2025年,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優化,農業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生態空間保護成效顯著,城鎮空間更加集約高效,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到2035年,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優化,空間底線更加牢固,城市空間品質明顯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成創新活力足、產業實力強、生態環境美、人民生活品質高的現代化幸福之城;到2050年,形成安全、高效、協調的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生態城市、智慧城市、樞紐城市、文化城市和幸福城市。
二是強化底線約束。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三條控制線劃定及管控要求,筑牢國土空間規劃底線,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897.25平方千米(884.5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171.42平方千米(775.7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49.13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不高于582.11平方千米。
三是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落實安徽省“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總體格局,以雙評價為基礎,構建“三區兩廊五中心”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構筑蕭縣碭山綠色水果主產區、埇橋靈璧小麥玉米主產區和泗縣麥薯主產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要求,構建北部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和南部大運河生態廊道。發揮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協同徐州、淮北建設徐宿淮城鎮發展帶,支持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四個城鎮服務中心建設,優化全市城鎮空間布局。
四是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強化歷史文化傳承,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設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示范城市,塑造具有皖北特色的總體城鄉風貌。
五是強化空間聯結和保障。加快推進宿州機場、碭山通用機場、蕭縣通用機場和泗縣通用機場建設,積極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高效暢達的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和鐵路交通網絡,構建暢通便捷的內河水運網絡。優化中心城區道路網體系,提高交通服務水平;構建多網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智慧城市發展。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嚴格落實各類防災設施,增強城市安全韌性。
六是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切實提高規劃實施和監督管理水平??茖W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有效指導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實施。確?!兑巹潯反_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得到落實。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實施規劃動態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全程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規劃特點
本次總體規劃編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融入區域協同發展。落實區域重大戰略要求,聚焦高質量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總定位總目標總要求,以推進徐宿淮一體化為抓手,構建全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空間格局,共建京杭大運河生態廊道和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加快打造“一城兩區三基地”, 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二是彰顯歷史文化特色。以山水文化景觀為根基、大運河泗縣活水遺存段為標志,構建“一城一核、一帶兩廊、六區多點”的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格局,營造疏朗有度、精致宜人的城市形態,彰顯“田園都市、運河古城、云都宿州”的城鄉風貌。
三是保障產業空間供給。緊扣“三基地、三節點、兩支撐”建設,深入推進“5512”產業工程,提升工業用地比例,盤活存量產業空間,促進工業空間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利用,以高質量產業空間保障實體經濟發展。
四是構建通風廊道系統。結合城市主導風向,基于城市河流、綠地等開敞空間布局,順應組團式布局模式,構建三級11條引風入城的通風廊道,引導皇藏峪、新汴河及沱河河谷清潔空氣進入城市,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城市熱島削減的空間格局。
望廣大媒體朋友能夠繼續關心、支持、監督我市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祝愿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主持人:感謝各位領導的情況介紹,下面是記者答問環節,請各位記者在提問時先通報所在的新聞單位。
記者:《規劃》提到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布局。請問是具體如何劃定并落實“三區三線”的,有哪些管控措施?
答:“三區三線”的劃定與管控是本輪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特點與重大創新,是國家統籌發展與安全、實施底線約束的重要抓手,是發揮國土空間規劃戰略性、引領性、約束性作用的重要基礎?!叭齾^三線”劃定成果經批準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后,作為建設項目用地用海組卷報批的依據?!兑巹潯肪幹七^程中,在國家、省統籌部署和精心指導下,我市經過多方案比對、多輪次調整,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劃定三條控制線,劃定成果于2022年10月獲批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使用。
一是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按照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的原則,全市劃定耕地保有量884.5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75.71萬畝。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各縣區、鄉鎮,并上圖入庫。嚴格耕地保護與管理,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
二是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重要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生物多樣性進行整體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49.13平方千米。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
三是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全市范圍內共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82.11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內,各類建設活動嚴格實行用途管制,加強與水體、綠地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其他控制線協同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
記者:請問我市將如何保障規劃實施,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答:《規劃》是宿州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批復精神,從三個方面保障規劃嚴格實施:
一是建立規劃實施機制。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的共同責任機制,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實現全過程監督,確保規劃管理行為全過程可回溯、可查詢,實現全周期管理
二是健全規劃傳導落實機制。將《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空間格局、重大任務、重要政策等,通過指標分解、分區政策指引、名錄管理、重點工程項目庫等方式,逐級落實到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我市將加快縣級、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工作。
三是完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和監督機制?!兑巹潯肪幹七^程中,省自然資源廳統籌,全省同步建設了省市縣鎮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并已經實現互聯互通。今后,經依法批準的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都將統一納入該系統。我們將以“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為依托,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提高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
主持人:感謝各位記者的提問,謝謝各位發言人的情況介紹和互動交流。希望參會的各位媒體朋友加大報道力度,共同做好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