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61.27萬人大幅減少至2019年底的1.2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95%大幅下降至0.23%,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736元以下大幅增加到8863元,35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四縣一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狀況大幅改善。這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宿州市委、市政府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以開局就是決戰、扛責就要沖鋒的奮斗姿態,全力打贏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淮海戰役’,脫貧攻堅工作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探索出一批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新經驗新模式?!比珖舜蟠?、宿州市市長楊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豪感滿滿。健康脫貧、電商扶貧、駐村幫扶、扶貧小額信貸、智志雙扶等典型做法在全國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全國扶貧小額信貸培訓班和深度貧困地區產業保險試點啟動會、全國產業扶貧調度暨產業發展指導員培訓班、全國扶貧扶志研討班先后在宿州市舉行,連續三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成功來之不易、絕非偶然,宿州市委、市政府沒有停下來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而是一鼓作氣、乘風破浪、繼續前行。楊軍表示,“未來脫貧攻堅工作將圍繞‘354+N’持續抓好問題整改,全面提升脫貧質量,將目光更多聚焦在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等群體身上,扎實銜接鄉村振興,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監管力度?!?/span>
近年來,宿州市以“兩區一園”為平臺,創新實施“1234”戰略,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譜寫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數據顯示,2019年,宿州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13元,同比增長10.7%,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糧食總產達到88.7億斤、實現“十六連豐”,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669家、其中國家級5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占全省比重9.3%,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298家,“三品一標”認證主體226家、產品298個。
“充分發揮‘兩區一園’三個國家級平臺作用,全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著力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睂︵l村振興未來發展,楊軍充滿信心。
對于轄區1區4縣的宿州市來說,扎實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楊軍介紹,2019年為宿州市新一輪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元年,在全省率先出臺行動計劃和工作要點,表明了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籌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事實是最好的證明。2019年,4個縣的GDP占全市比重達到58.8%,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產業集聚發展,縣區、園區完成首位產業產值1714億元。
“充分利用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契機,推廣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共建模式,深化與上海張江戰略合作,探索開展‘張江創造+宿州制造’合作模式,加快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提升縣域發展水平?!睏钴娬f。
下一步,宿州市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等戰略機遇,積極參與推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深入實施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十大工程,確保到2025年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三個明顯成效”。(記者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