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最北部的宿州市,素有“果海糧倉”之稱,被譽為“世界梨都”,除此之外,“中國云都”“中部鞋都”的美譽名聲在外。歷史文化名城宿州,正展現出“既志在‘云’霄,又腳踏實地”的城市新風范。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長楊軍接受了央廣網記者的專訪。
“中國云都”強勢崛起
央廣網:楊市長您好!近年來,隨著“中國云都”的強勢崛起,宿州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勃勃生機,屹立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潮頭。“宿州云”已經飄進市井巷陌,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作為市長,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楊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經濟是亞太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宿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宿州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原經濟區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等戰略疊加的核心地帶,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承東啟西,是一座煥發無限活力的花海云都、楚漢名城。
宿州素有“果海糧倉”之稱,是著名的“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城市,也是全國第5家量子通信節點城市、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云計算中心。
從傳統的農業大市,邁進國家重要的戰新高地之一,我們的轉型得益于立足實際,做足區位優勢,充分把握自身資源稟賦,更關鍵的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戰略性發展思路和部署。
近年來,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大力實施創新引領、數據驅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市數字經濟呈現出基礎優、總量擴、質量提、效益增的良好態勢,另辟蹊徑、無中生有打造了數字經濟新高地。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三家科技巨頭齊聚宿州
高新技術產業增速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
央廣網:宿州地處皖北,在發展數字經濟領域,能實現從“一張白紙”到“精彩答卷”的華麗蝶變,其中的“無中生有”之道,關鍵“棋子”落在何處?
楊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重點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精細化做文章。
第一,我們著眼數字產業化,做大做強云計算戰略性新興基地。根據經濟形勢和產業發展趨勢,建立科技創新和服務保障“2+7”綜合政策體系,全方位、大力度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實施“翔云”發展戰略,首創“率先發展基礎云、同步建設平臺云、全面開發應用云”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目前,“基礎云”建成使用數據中心4萬平方米,布置機柜超過6000個,在建的10萬平方米數據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平臺云”引進了華為等數十家龍頭企業;“應用云”集聚了新材超算等數百家創新型企業蓬勃發展。
今年4月份,我們與阿里巴巴華東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數字農業、城市大腦三大核心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通過發揮宿州的產業、資源、環境、政策、區位等方面優勢,借助阿里巴巴在互聯網產業發展方面的能力,共同將數字宿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城市“大腦標桿”。
截至目前,我們招引了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三家科技巨頭齊聚宿州,這在全國地級市中也是比較少見的。
經過這幾年的精心培育,宿州高新區云計算產業基地已經獲批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目前注冊落戶云計算大數據和智能制造相關企業1240余家,2019年基地實現全口徑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收入9.4億元、同比增長達77%。
第二,我們促進產業數字化,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通過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充分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傳統產業發展等領域,鼓勵重點企業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促進輕紡鞋服、化工建材、食品飲料、板材家居等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去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居全省第五,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1.6%、增速連續三年全省第一,技改投資增長32.3%、居全省第四。
我們積極推動高校院所與企業無縫對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技術轉移宿州分中心,積極落實與上??苿撧k簽訂的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備忘錄,已建設宿州高新區半導體產業園、宿州經開區生物醫藥科技園、張江蕭縣創新成果轉化區等承接平臺,推動建設小型超算中心及半導體、生物醫藥、量子通信、新材料等“一中心四平臺”。
央廣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但是同時,也催生出一批依托云端的新業態興起,在這方面,宿州有什么新的拓展?
楊軍:這也是我要介紹的第三點:突出治理精細化,用足用活“互聯網+”發展模式。
這次疫情促進了在線經濟等無接觸經濟新業態的繁榮發展,我們搶抓機遇,大力培育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不斷完善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級電商網點等基礎設施建設,與蘇寧易購、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企業對接合作、借船出海,目前全市4個縣實現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覆蓋。同時,我們多點開花促進智慧化,與騰訊公司合作建設移動民生服務“皖事通·迅宿辦”平臺,建成了全市大氣污染精準防治綜合管理系統、高點視頻監控系統,實施了國內首家城市智能管網PPP建設項目。
這幾年,我們通過數字技術精準破解了環境保護、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領域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打了幾個漂亮的翻身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顯著成效,這讓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數字經濟無比強大的硬核作用。
央廣網:從一張白紙,無中生有,到現在赫赫有名的“中國云都”,宿州取得了讓人側目的成績。我們想知道,在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宿州在“熱”發展中,又有著怎樣的“冷”思考?
楊軍:宿州的發展正處于著熱火朝天的階段,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宿州建設邁出新的步伐。2019年,全市19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5項進入安徽省前七,其中實現生產總值近2000億元,增長8.7%,增速居全省第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們統籌“兩手”、聚力“兩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成功守住了安徽的“北大門”、保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2020年1-4月份全市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2項進入全省前七,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宿州市發展起步晚、基礎弱,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國家和省級層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要素支持、資金投入。
支持宿州創建國家云計算大數據基地、全國重要的大數據存儲基地、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支持皖北地區探索培育傳統行業數字經濟
打造“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發展新模式
央廣網:那么,對宿州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進一步推進哪些方面的工作,在這次全國“兩會”上,您有著怎樣的建議?
楊軍:我提三點建議。
一是促進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的廣泛覆蓋,將有利于吸引用戶將數字資產、核心應用遷移其中,建議結合“宅經濟”、在線經濟等新業態發展需要,支持宿州創建國家云計算大數據基地、全國重要的大數據存儲基地、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力扶持皖北地區數字經濟、量子通信等產業發展,探索長三角地區與中原經濟區交匯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新路徑。在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時,支持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宿州等地,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極端、5G、物聯網、小型超算中心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
二是推動加強數字化轉型。建議支持皖北地區探索培育傳統行業數字經濟,促進傳統企業與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共享技術、數據、人才、市場、渠道等資源,大力發展共享經濟、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業態,支持云服務拓展至生產制造領域和中小微企業,支持宿州市阿里巴巴智能制造基地建設、打造服裝智能制造基地標桿,帶領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
三是力促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宿州這樣的傳統農業大市,依托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項目建設,加快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著力打造“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的發展新模式。扶持宿州依托騰訊未來城市創新中心,統籌建設公共信息平臺及智慧社區、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項目,加快城市公用設施、水電網、交通運輸網等設施智能化升級,促進生態環境數字化監管,建立“用數字說話”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率先健全扶貧層級管理體系
率先出臺綜合醫療保障政策
全力打贏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淮海戰役”
央廣網:暢談了“云端”,還請您談談“腳下的路”。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地市,宿州如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楊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宿州,既要志在“云”霄,又要腳踏實地。
2012年,宿州被納入皖北地區省級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四個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埇橋區為省級扶貧重點區。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開局就是決戰、扛責就要沖鋒”的奮斗姿態,全力打贏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淮海戰役”。
一是創新實施駐村幫扶。我們在全省率先健全扶貧層級管理體系,創新為全市有扶貧開發任務的9337個自然村全部配備一名扶貧小組長,這個做法得到中組部和國務院扶貧辦的充分肯定,省委書記李錦斌作出批示并在全省推廣。
二是落細落實扶貧政策。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綜合醫療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健康扶貧“351”“180”政策,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同時,創新實施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等系列措施,讓貧困戶走上“造血式”的脫貧道路。
三是全面提升脫貧質量。我們不斷提升“雙基”建設水平,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著力推進掛牌督戰,建立健全防范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最大限度減少返貧致貧風險。
經過最近幾年的努力,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在2016年考核全省墊底的基礎上實現了“V”型反轉。全市貧困人口從2013年建檔立卡的61.27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1.2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95%降至0.23%,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736元以下大幅增加到8863元,35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四縣一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狀況大幅改善??梢哉f,全市上下摘窮帽拔窮根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宿州板塊更大力量
央廣網:在摘窮帽拔窮根的美好愿景正變為現實的同時,我們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宿州將如何把疫情損失降到最低,做好脫貧攻堅的“后半篇文章”?
楊軍: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將高度重視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科學準確研判當前形勢,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精準施策,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一是扎實落實重點任務。深入分析疫情影響,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持續抓好扶貧企業復工復產、貧困群眾務工就業、農畜產品產銷對接、貧困家庭學生上學等四項重點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v深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三有一網”點位扶貧、“三業一崗”就業扶貧,繼續實施光伏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旅游扶貧、消費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加快扶貧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進度,力爭6月底扶貧項目全面完工。扎實開展脫貧攻堅普查,確保普查結果真實可靠。
二是全面補齊短板弱項。聚焦“354+N”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統籌推進各類巡視發現、考核反饋問題一體研究、一體部署、一體整改,確保6月上旬各類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實現動態清零。深入開展掛牌督戰,聚焦27個掛牌督戰村和所在鄉鎮,加大資金、項目、舉措傾斜力度,確保6月底前掛牌督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三是切實提升脫貧質量。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為重點,加強動態監測預警,加大救助幫扶力度,防止返貧和致貧。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持續推進精準幫扶,優化完善“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多措并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四是扎實銜接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五級書記遍訪行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始終保持攻堅態勢。堅決整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作風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我們將持續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聚力推進脫貧攻堅,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全面落實“六?!比蝿?,為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宿州板塊更大力量。(央廣網北京5月26日消息 記者 孫葉 王利 張秋實)